而以光伏农业大棚为基础,昌盛日电还通过平台化、园区化运作,搭建了光伏农业综合体,将光伏、农业与城镇化结合在一起,以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资源概况辽宁省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太阳能资源呈西多东少、南北高于中部,太阳能年总辐射在1395~1625kWh/㎡,太阳能资源理论总储量2.063GWh/年,具有较大的可开发利用价值。1、光伏电站项目假设地面电站装机容量为10MW,根据计算,项目融资前税前收益率在9.76%之间,投资回收期在9.3年之间,项目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
福布斯网站撰稿人Gilpin强调:该计划的实施重点更倾向于加强公共事业规模级集中式太阳能发电项目的建设。但在2015年,美国仅有110MW的新月沙丘塔式熔盐电站在开发,后续增长乏力。2014年11月4日,该项目又出现了转机,阿本戈称将收购Bright Source在Palen公司的股权,然后成为该项目的唯一股东。另有分析指出,该计划的颁布对美国页岩气产业是一大打击。该计划表现出的对大规模集中式太阳能发电项目的偏爱也让光热发电再次拥有了大踏步发展的能量,关于该计划的颁布对美国光热发电市场的影响,我们将持续予以关注。
而Abengoa之所以作出如此举动,其直接诱因在于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宣布的《清洁电力计划》。本来可再生能源发电目前的竞争力不如天然气发电,联邦政府对风力和太阳能发电的补贴也马上就要到期,市场判断由共和党占多数的参议院基本不会批准延长补贴;但是《清洁电力计划》却对投资可再生能源开出了一个激励计划,这就可能让各州抢着在激励计划失效之前大量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而这些投资原本应该流向天然气发电的。二是德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例子。
新能源产业是我国在全球经济竞争新格局中占有先机的先导领域,是解决全球气候问题和我国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2014年德国GDP折合9万亿人民币,我国为14万亿。截至2014年年底,德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约占德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21.5%,是世界大国中占比最高的。全球经济在换场子,新能源是新场子的先导领域。
就像国家每年7000亿元投入高铁生产和建设、换来了我国高铁全球领先一样;如果换一个角度,把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看做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础设施;用比高铁少得多的钱,就能在全球新能源格局中占有领先之地,这钱花的无疑是十分划算的。早在1991年,德国就规定绿色电力优先于传统电力。
我们可以看两个例子:一是日本混合动力汽车的例子。但是,由于其似乎言之凿凿,为了避免不了解情况的人被误导,我们还是要梳理一下我国新能源补贴的问题。上述两个例子,都经历了20年左右的补贴时间,通过这个梯子,跃升上了世界第一的老大位置。2014年,德国对于可再生能源的补贴总额约为250亿欧元(约合1750亿元人民币),德国已连续9年保持世界光伏发电第一大国的位置。
根据很多专家的预测,我国到2022年之前,光伏发电有可能撤掉梯子、平价上网;风电则要提前三年左右。这种观点由于缺乏基本常识,无论在新能源圈、还是在财政圈,都没有引起真正的重视。那么,为何还有补贴拖欠、甚至拖欠额度较大的现象呢?业内人士都知道,这主要是由于繁琐的补贴程序造成的,与国家财力能否支撑,完全是两回事那么,为何还有补贴拖欠、甚至拖欠额度较大的现象呢?业内人士都知道,这主要是由于繁琐的补贴程序造成的,与国家财力能否支撑,完全是两回事。
后来功成名就,退出补贴,已是新能源发展的高阶层次。这种观点认为,聪明如德国人都在大幅削减光伏补贴,加上补贴带来的负担这么沉重,是时候要限制新能源补贴了。
我们可以看两个例子:一是日本混合动力汽车的例子。其实我们要思考这个问题:一是我国新能源产业是否需要补贴。
考虑到这种补贴是暂时性的、是工业引导性的,多数财政专家认为:德国人愿意且多年为梯子埋单,我们更有能力。如果这样估算的话,即使我国新能源产业按照最雄心勃勃地速度发展,我们需要的补贴的总额,仍然是可控的。近期,有一种观点在新能源圈里引起了一定的波澜。新能源产业是我国在全球经济竞争新格局中占有先机的先导领域,是解决全球气候问题和我国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用了20多年的时间,通过补贴,日本混合动力汽车已经占据全球近80%市场,到现在这个政策也没有完全退出。实际上,考虑补贴的根本因素,是补贴到底能为国家带来什么。
根据很多专家的预测,我国到2022年之前,光伏发电有可能撤掉梯子、平价上网;风电则要提前三年左右。早在1991年,德国就规定绿色电力优先于传统电力。
对比中国市场,我们在这个必须发展的领域上,恰恰是个蹒跚起步的小学生:虽然制造规模较大,但是最高技术水平大部分不在我国;新能源发电占比严重偏低、核心技术比较薄弱、全社会都能参与的完整商业模式仍在探索、与新能源匹配的电力市场体系刚开始搭建,单纯依赖市场无法自我成长,必须借助补贴这个梯子。由于新能源发电成本的不断下降,实际上我们不能以现在的补贴水平,考量未来五年、十年后的补贴额度。
信心和预期,是任何市场最宝贵的力量,我们必须正面迎战,劲可鼓而不可泄、决心要坚定而不可动摇。在一个产业发展过程中,补贴就是像梯子,帮助产业度过幼稚其,进入市场自我运营。
二是德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例子。2014年德国GDP折合9万亿人民币,我国为14万亿。我国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多次表示过坚定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支持人类在不是很远的未来,告别化石能源的战略方向。二是我国政府是否有钱补贴。
但是,由于其似乎言之凿凿,为了避免不了解情况的人被误导,我们还是要梳理一下我国新能源补贴的问题。2014年,德国对于可再生能源的补贴总额约为250亿欧元(约合1750亿元人民币),德国已连续9年保持世界光伏发电第一大国的位置。
就是否需要补贴来说,事实胜于雄辩。这时候讨论限制补贴,就有可能使我们再次陷入国内市场很小、产品被迫低价出口的局面,这就中了我们竞争对手的陷阱,不可不警惕。
全球经济在换场子,新能源是新场子的先导领域。截至2014年年底,德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约占德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21.5%,是世界大国中占比最高的。
那么,我国财政是否有钱补下去?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析新能源补贴到底需要多少钱、这个钱花的值不值。我国新能源发展处在市场早期,正是国家、企业、学界共同发力,发挥装备制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快速崛起、抢占全球新经济话语权的重要时期。那么,国家是否有钱补得起?新能源补贴是否会成为我国财政的沉重负担?这实际上是个财政问题。上述两个例子,都经历了20年左右的补贴时间,通过这个梯子,跃升上了世界第一的老大位置。
就像国家每年7000亿元投入高铁生产和建设、换来了我国高铁全球领先一样;如果换一个角度,把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看做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础设施;用比高铁少得多的钱,就能在全球新能源格局中占有领先之地,这钱花的无疑是十分划算的。这种观点由于缺乏基本常识,无论在新能源圈、还是在财政圈,都没有引起真正的重视
原因二、可再生能源补贴发放程序较为复杂。关于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成本下降情况,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局研究员王斯成也在上述会议上提供了一些信息如下图所示。
而燃煤标杆电价是按省,一省一价,约在每千瓦时0.30-0.55元之间。但其实,0.4元/千瓦时只能代表分布式光伏上网的补贴,因为分布式光伏自发自用的部分不享受该补贴,而地面电站的补贴又很难算出平均值,因为各地火电上网标杆电价相差很大。
留言0